流程“标准化” 交易“更阳光”
□本报记者 孙静
“您好!您是张扬专家吗?”9月15日,评审专家张扬接到河南省政府采购专家库的“机器人”来电,询问其是否可以参加一场一小时后举行的项目评标工作。
半小时后,张扬抵达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如果迟到,哪怕1秒钟,系统就会自动重新抽取专家。”张扬边说边从专家通道入场,刷身份证将手机等电子产品存入储物柜,通过手机探测门检测后,再次刷身份证并经人脸比对,才进入评标室。直到此时,他才从电子屏上看到自己要参与的项目信息。
评标中,张扬要和其他专家各自查阅投标文件,给出意见,最终确定中标候选人。“这个过程由监督人员通过音视频全程监督。如果评审时间较长,比如要跨夜,专家也不能离开封闭区域,避免他们与外界有任何沟通。”该中心负责人介绍。
从系统随机选取、通知,到严格的时间及环节把控,所有流程都有规范可循、有标准可依,而精准的规则设定只为达到一个目的:让公共资源交易更加公开、公正,杜绝弄虚作假、徇私舞弊。
政府采购、工程建设等交易活动需通过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向社会公开进行。公共资源交易是否“阳光化”,事关公共资源效益能否最大化,也是判断区域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水平的重要因素。业内专家认为,构建阳光透明的公共资源交易体系,让企业主体可以平等参与市场竞争,是激活民间投资、释放发展动力的有力举措。
如何保障交易公平?专家评审只是其中一环,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以“标准化”为抓手,构建起涵盖通用基础、服务保障、服务提供、岗位工作4大子体系、167项标准的公共资源交易服务标准体系,推动实现“一切工作有标准,按照标准做工作”,让全套流程更加规范化。
在公共资源交易开标环节,标准化带来的改观收获大量企业“点赞”。“以前项目开标,我们要抱着一大摞的材料千里迢迢来到中心,现场一家一家‘唱标’,过程漫长。”一家企业负责人介绍,“开标环节信息化、标准化后,企业全程线上参与,实现了不见面开标,降低了企业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门槛。”
还有更多利好体现。当前,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办理的企业主体信息登记、政府采购类项目登记等实现“24小时系统自动受理、即时办结”标准化运转,做到了“系统有多快,办事速度就多快”;随着远程不见面开标等40余项标准的实施,截至今年8月底,该中心已累计为企业节约投标成本逾63亿元。
去年,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获批成为国家级第八批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单位,是全国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3个获批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的省级交易中心。
“我们探索制定的多个标准也为全省公共资源交易规范化发展提供了参考,其中《政府采购交易、采购系统数据管理规范》是我省公共资源交易领域第一个立项的省地方标准。”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负责人说,“标准化”助力全省公共资源交易快速发展,今年上半年,该中心已服务企业主体7.4万家,累计完成各类交易额876.87亿元,同比增长30.08亿元,增幅3.64%;通过工程建设、政府采购等项目,共助力主体建设单位节约资金13.03亿元。